高铁站付费按摩椅困局:公共资源与商业运营亟待寻回平衡支点
近日,来自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学子的一份聚焦高铁站付费共享按摩椅被未消费旅客大量占用现象的调研报告正式完成,直指这一普遍存在的公共空间管理难题。该报告以沈阳北站为具体调研样本,深刻剖析了付费按摩椅“鸠占鹊巢”现象背后的成因,并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思路,为探索市场化背景下公共资源的公平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舒适区”变“尴尬地”:公共空间管理面临新挑战
在全国各地的高铁候车厅,时尚的共享按摩椅与传统座椅交错林立,本意为旅途增添一份舒适,却常常呈现另一番景象:大量未付费的旅客或坐或躺,甚至脱鞋酣睡,将其完全当作普通沙发使用。而真正有按摩需求的旅客则望而却步,或需尴尬询问。报告将这一现象形象地描述为“鸠占鹊巢”,不仅导致按摩椅商业价值难以实现,运营方投资回收困难,更加剧了候车区座位紧张,引发旅客矛盾,造成了公共资源配置的失衡。
深入一线调研,精准把脉问题根源
本次调研于2025年9月至11月期间在沈阳北站候车大厅展开。项目组综合运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累计进行60小时实地记录,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并访谈了车站管理人员与按摩椅运营方负责人,力求全面呈现问题全貌。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报告指出了导致问题的三大主因:
1. 管理缺位,权责模糊形成“真空地带”:车站方与运营方在管理责任上存在模糊空间。车站认为按摩椅属于商业行为不便过多干预,运营方则因缺乏强制权限而难以有效管理,导致占用行为几乎零成本。
2. 供需失衡,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高铁站,尤其在高峰期,普通候车座位本就紧张。当免费公共资源无法满足基本需求时,旅客自然转向按摩椅寻求“歇脚”之地。调研显示,68%的占用者主因是“找不到其他座位”。
3. 意识薄弱,公共规则与契约精神有待加强:部分旅客公共意识欠缺,认为“不收费坐一下没关系”,存在“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对商业设施的财产权和使用规则缺乏尊重。
多管齐下,探索平衡之道
针对上述成因,报告提出了“明确权责、技术创新、加强引导”三位一体的对策建议:
• 在管理机制上,建议强化车站方的主导监管责任,将按摩椅区域纳入站务规范;推行“免费等候区”与付费区相邻设置,有效疏导需求;建立车站与运营方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响应机制。 • 在技术模式上,倡导引入智能“空闲提醒”功能,对超时占用进行语音提示;优化计费模式,如设置“首分钟免费”或“短暂休息”低费用档位,促进消费转化;依据客流数据动态调整按摩椅布局与数量。 • 在舆论引导上,建议通过车站宣传载体,将生硬的“禁止”标语转化为“让需要放松的旅客能享受舒适”等倡导性话语,营造文明共享氛围;同时,将公共空间文明议题纳入更广泛的社会讨论,培育公民的契约精神与规则意识。
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折射社会治理大命题
项目组表示,此次调研超越了问题本身,成为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它不仅是观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显微镜”,更深刻关联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商业资本的社会责任、现代公民的公共精神等核心议题。报告强调,解决此类复杂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既要运用刚性管理规则,也离不开柔性的宣传教化,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该调研报告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商业运营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其发现与建议对于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优化公共空间管理、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标题:高铁站付费按摩椅困局:公共资源与商业运营亟待寻回平衡支点
地址:http://www.sz-jinlong.cn/sxjj/23612.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心灵鸡汤:
上一篇:富士康储能新品亮相2025EP上海国际电力展!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3C05等你解锁!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