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也应多元化”
本篇文章1988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今年政府的实务报告,鼓励采用清洁能源汽车与现在常说的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有什么变化呢? 我的理解是,没有本质的变更,但车辆类型更广。
一百多年来,汽车采用的能源和动力系统也不断改善和进化。 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使汽车技术向更低排放和更节能的方向迅速发展。 但是,汽车的排放不仅应该计算行驶时的排放,还应该计算能源生产储存和补给过程的排放,包括汽车制造过程和废弃过程的排放。 所以,我们必须既控制有害物质的排出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
虽然已知电动汽车在行驶中不排出,但不是完全清洁的汽车,在电力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消耗热量,带来二氧化碳的排出,化石能源发电也排出一定量的有害物质。
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比较电动汽车和燃料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里是轿车)。 电动汽车100公里的耗电量大致在10度到40度的电气范围内。 汽油发动机车100公里的油耗大约在5升到20升的范围内,先进的混合燃料车100公里的油耗可以低于5升。 借用碳排放因子,可以估计两种汽车每行驶一公里产生多少总排放量。
比较起来,第一,你会发现电动车不是零排放的。 第二,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明显低于汽油车第三,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水平成比例第四,高功耗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相当于低油耗汽油车。 这进一步证明清洁能源汽车的概念是相对的。
中国地区广,市场广,汽车用途非常广,能源也多种多样,所以我认为中国清洁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也应该多种多样。 每个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地区的能源和汽车结构。 我认为目前中国典型的清洁能源汽车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纯电动汽车,可以保证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二种是燃料电池汽车,三种是天然气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况下,清洁能源汽车是理想的。 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推进在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丰富的地区采用清洁能源汽车。 我国西部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采用先进技术的天然气汽车也是很好的选择。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从年到年5月,中国累计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 年全球销售1万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有17家,我国占9家,整体特征很明显。 另外,我国天然气汽车保有量也达到了500万辆。
动力电池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很快。 从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在国内,前10家公司的发货比例达到了78%,这表明区域有一定的集中度,这是一个好现象。 不仅如此,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充电桩累计达到18万个,部分城市在充电桩建设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新能源汽车产业预计年进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国际能源局的预测,年以后纯电动汽车市场将加快,2030年以后燃料电池汽车也将达到一定规模,但在此之前汽车就传来了,年以后有下降的趋势。 根据现在的迅速发展趋势,预计2030年以后,纯粹的内燃机车将消失。
另外,混合动力是以前传递燃料和天然气的汽车的第一项节能措施。 国家制定轿车油耗标准,除了实施“双点”政策外,推进公司还必须降低油耗,降低油耗的最有效措施是混合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积极响应调整政策,迅速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总的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没有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依然处于引进培育期。
我认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有三个标志。 一是以政策为第一动力,以市场为第一动力。 二是购车补贴退出,代替在环境、能源因素常态下鼓励政策。 三是个人购买为主。 因此,对新能源车企业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在没有补助金的情况下选择技术方案,进行调整,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具体而言,公共行业车辆(公共汽车、出租车、共享租车、物流车)根据车辆的采用优势,重新设定行驶距离、动力性、充/交换、快速/慢充电方法等参数,使用车网络技术进行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果 民间行业必须比较细分市场,满足不同人士的不同诉求(如收入差异、家庭第一辆还是第二辆、经济型还是豪华型等),将新能源轿车设计得更安全、舒适、时尚。 促进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创造新能源汽车的新卖点。
零部件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成败。 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就没有强大的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不能重复燃料汽车零部件严重缺失的车辙。 以电池为例,动力电池技术现在不稳定,中国电池公司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因此不能像过去那样追随别人。
要切实处理充电困难的问题,一是不能盲目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二是公共行业车辆必须根据自己的诉求建立有效的充电(交换)系统三是民用车辆以夜间停车位充电为主,公共充电站为辅助,鼓励采用谷电,提高资源潜力 四是管理电价,使用阶梯电价,推进汽车网络交易。
当然,我们也要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环境,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快速发展。
(作者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小组组长)
标题:“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也应多元化”
地址:http://www.sz-jinlong.cn/syqc/19545.html
免责声明:沈阳新闻网今日新闻头条网是辽宁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沈阳新闻网将予以删除。